6月12日,发给委秘书长向媒体宣布,国家将加快投资审批制度改革。理顺政府与市场关系,市场能解决的,政府坚决放权给企业。对市场和企业本身无法解决的共性问题,例如市场公平秩序,市场法制、以及政府对行业发展战略和经济结构调整的技术经济政策支持问题。这些才是政府经济管理职能应当承担起来的责任。国家加快投资审批制度改革。将钢铁行业投资建设审批权下放给企业,让市场调控企业的投资经营行为。让企业经营决策效果接受市场的考验。这标志着以理顺市场和政府职能关系为核心的经济体制改革已经步入攻坚阶段。对钢铁企业来讲无疑奏响了又一首行业改革进行曲。 大企业建设投资项目政府审批是计划经济体制遗留的问题。过去政府直接审批企业投资项目可以获得银行贷款,不仅滋生了盲目投资,也滋生了权力腐败。对市场经济条件下,市场和企业难以解决的共性问题,更使政府在一些领域忽视了应当承担的责任。 中国钢产量突破一亿吨的时候,就有人提出要警惕产能过剩,2006年针对产能过剩,又提出淘汰落后设备,政府严格控制钢铁投资项目审批。民营钢铁企业投资报政府,地方政府也不敢批。结果出现了这几年新增钢铁产能的60%项目都没有经过政府的审批。而实际上我国钢铁消费年年增长,如今已经达到7亿吨的规模。民营钢铁企业也占据了钢铁市场的半壁江山。说明许多民营钢铁企业家把握住了中国经济发展阶段性市场需求特点的时代机遇。 2011年中期世界第二次金融经济危机引爆大宗商品价格震荡下跌。螺纹钢价格也从5000多元一直跌到目前的3000元/吨。唐山地区钢坯价格甚至跌破2800元/吨。为减少亏损风险,贸易商压缩社会钢材库存,钢厂面临减产的压力。特别是社会投资增长的回落,房地产市场的震荡,加工业经济增长的放缓,我国经济较长期的下行压力直接导致钢材需求减弱。实际上我国钢材需求高消费,低增长,甚至不增长的时代已经真正到来了。让钢厂亏损的严峻市场形势,已经迫使钢厂不得不关停一些生产设备。
今年是中国反腐败、深化体制改革和稳定经济整体协调推进的重要一年。国家加快投资审批制度改革。将钢铁企业投资审批权下放给企业,将政府应当承担的责任担起来,必将对钢铁企业的战略调整和深化改革产生深远的影响。 |